找到相关内容1991篇,用时3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罗锦堂:佛典中的“观”与“念”(1)

    所称六种神通之一。所谓六神通,是指天眼通  、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心通和尽通。一般鬼神,只  前五通而没有尽通,修到了阿罗汉的果位,才尽通。  漏指贪、瞋、痴的烦恼而言。阿罗汉,是断尽...,不可分割的。  由于佛教经典的丰富及修行方法的不同,于是显教、密教之分  。显教以读经为主,密教则以持咒为主。流传在西藏的密教,又红  教、黄教、白教、花教及黑教之分;显教又大乘、中乘和小乘之...

    罗锦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2870855.html
  • 罗锦堂:佛典中的“观”与“念”(2)

    果位不同的修  道者,因尚无明未尽,故称为「学」,与一般人所指「  学」是指学问的人,「无学」是指没有学问的人正好相反。  注42:三明,指天眼明、宿命明和尽明。天眼明,是说一个人不仅  ...明」。尽明,是说除了  尽的神通外,还能自己自己的定力,永不会再生无明的烦恼  ,所以叫「尽明」。  注43:六通,指的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和  尽通。前五通,一般的...

    罗锦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2970856.html
  • 六朝佛教对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

    帝问曰:「朕即位已来,造寺、写  经、度僧、不可胜纪,何功德」﹖师  217页  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无功德」﹖师曰:  「此但人天小果,之因,如影随形,虽非实」  。帝曰:「如何是...连年不息﹔一方面是门阀  地主的压迫剥削,使得人民没有喘息的机会。二者都足以阻  碍和摧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而也促进战争的继续而且更  加紧张﹔促成封建政权交替的加速。又知识分子的堕落,  以致于...

    刘泽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4870879.html
  • 宁玛派版 《死者之书》 的死后世界

    辅仁宗教研究第三期(2001夏)  提要  被称做《西藏死者之书》的文献,其实并不是只有一种。藏传佛教的四大派(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各自的《死者之书》。据 1919 年英国驻藏政务代表甘贝尔上校(Colonel Campbell)的报告指出:此书的版本当中,宁玛派七种,噶举派五种,格鲁派六种。甚至于西藏原有的民族宗教本教(Bon po),也拥有类似宁玛派的《死者之书》。  目前...

    许明银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20770897.html
  • 缘起:传统的诠释是错的吗?

    而且接受三世缘起观起码一千五百年。    在前面我尝试从我所了解上座部佛教的传统来分析死识和转生识的问题。如是我们看到《清净道论》对缘起的解释,识是带着「行」,也就是无明,进入母胎。这些「行」可分四类:1 欲漏:对性欲望的缺漏。2 :对生存欲望的缺漏。3 无明:对四圣谛不知的缺漏。4 见漏:无知地接受某种观点或见解。[62]  (āsava)这个字反应了对事物较不好的习惯模式,由此...

    Michael S. Drummond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2571284.html
  • 中观之诸法实相

    ,有对无对,无漏,有为无为等, 皆是共相。『品类足论』「千问品」中,列二十个论题,每个论题都以五十种 问答,即是共相的观察。论中的诸门分别,也是共相观。在许多共相中,如诸行 [P154] 无常、...共相,名为佛」。所以说:佛两种智:一、总相智, 是知诸法共相的;二、别相智,是知诸法自相的。佛弟子随佛修学,于诸法作事 理的深广观察,其后即成为论藏。所以说:阿毘达磨(论藏)不违法相,顺法相 而知其甚...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3571295.html
  • 学理思考与人生境界——蔡日新先生访谈录(续)

    阴霾,达到心灵无限的自由的境界,这才真正地实现了完美的人生境界,因而又可以将这种圆成之美称之为“尽美”。因为,在人生中,(如贪、嗔、痴、疑、慢等)皆苦,只有以般若之智慧来...学理的内在精神诚然是终极实存的指向,先生对此也许会体验,请您就佛家学理思考的层面来阐述一下相关的意义。   答:无论作任何事业,都必须建立起一种坚定的信念,其事业才可望成功。《孟子》所谓的&...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383971421.html
  • 张元隆:佛法的安心之道——佛法运用于管理与谘商之探讨

    喜乐,三者于可爱事专注希望,四者气力。喜乐、专注、希望之所依止,诸根大种,并寿并暖安住不坏。如是四法,随其次第当知,别用四法为食:一者段,二者顺乐受触,三者意会思,四者能执诸根大种识。当知此中,段与...,尤其对佛教团体而言,若不坚定三宝信仰,从佛法中寻求解决之道,其他又什么是足以依靠的呢?进一步而言,佛法对现代生活中的种种帮助,也提供了佛教团体与宗教师,可以对包含信徒与非信徒在内的广大民众,给予...

    张元隆 ( 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72473334.html
  • 玄奘法师对律宗之影响

    具有罗汉果、辟支佛等二种子者。四、声闻、独觉、菩萨三性不定,即具有罗汉果、辟支佛及佛果等三种子者。  第五、无性,又作无种性、人天乘性。虽无三乘之无漏种子,然具有可成人天果之种子。即所谓无性阐提。 ...他人的疑问。因此他的思想,直接促使了慈恩宗和俱舍宗的创建,也间接的影响着其它的教派。此中,法师对律学方面的贡献,主要《法律三昧经》(失译)、《菩萨內戒经》(失译)、《三曼陀跋罗菩萨经》、《菩萨受斋经...

    照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61873472.html
  • 大陆近二十年关于“人间佛教”的研究及有关理论问题的思考

    将佛教的修行与现实生活相互融通,认为“学佛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要完成人格。”“所以学佛的人,应该注重最基础的道德修养,从事对社会有益的事业和利他的善行。”“佛教五乘的无漏善法功德,都是以人身为基础而...的层面及其程度等等,则容作进一步深入思考的余地。   壹、大陆“人间佛教”研究基本过程的简单回顾   尽管“人间佛教”在当前学术界已是一个为人所熟知的主题,但文献的一般回顾表明,大陆学术界关于这一...

    董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173504.html